——以“解药生”为核心,答好医学中职升学的新时代命题
在石家庄协和医学中等专业学校的实训室里,学生们正全神贯注地进行着解剖图谱绘制、药理作用分析和生理机制探讨。这些看似普通的专业课学习,正是他们打开大学之门的“金钥匙”。
专业课成绩:本科院校的“入场券”
职教高考制度的改革,让专业课成绩在升学中的分量越来越重。目前,全国多数省份的护理类对口高考实行“文化素质+职业技能”的考试招生办法,其中专业课成绩往往占到总分的一半以上。
以河北省为例,护理类对口高考总分为750分,其中专业技能(包括解剖、药理、生理等专业核心知识)占150分,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占240分,两项合计390分,超过文化课成绩的比重。
这一制度设计传递出明确信号:扎实的专业课功底是通往本科院校最可靠的路径。
解剖学:奠定医学基础的“敲门砖”
学好解剖学,等于掌握了医学入门的第一把钥匙。
在职教高考中,解剖学知识不仅出现在专业理论考试中,更在技能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。骨骼定位、肌肉走向、器官位置等知识点,都是技能操作的理论基础。
我校三年级学生王同学分享了他的成功经验:“我把全身206块骨骼、600多块肌肉的名称、位置都烂熟于心,这不仅让我在理论考试中游刃有余,更在技能操作时能够准确找到定位点。”
学科负责人李老师表示:“解剖学的学习需要系统性。建议学生从建立整体概念入手,先掌握各大系统的组成和功能,再深入细节。通过制作思维导图、构建知识网络,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有机整体。”
药理学:提升临床思维的“催化剂”
药理学成绩直接关系到临床思维能力的高低。
在职教高考的专业课考试中,药理学不仅考查药物名称、剂量等基础知识,更注重考核学生对药物作用机制、不良反应、用药监护等临床应用能力的掌握。
“理解远比死记硬背更重要,”我校长期负责高考班药理课的李老师强调,“现在的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药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”
李老师还表示:“要做一名会创新学习方法的教师,可以采用‘药物分类记忆法’,将药物按作用机制分类记忆;建立‘药物-疾病-护理’联系,理解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地位;通过案例分析,将抽象的机理转化为具体的临床应用。”
生理学:理解生命活动的“指南针”
生理学是理解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,也是临床护理的核心。
在职教高考中,生理学的考查往往与病理、护理措施紧密结合。例如,通过理解正常血压调节机制,来分析高血压的发病原理及护理要点。
“生理学让我明白了护理操作背后的原理,”刚被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录取的李同学说,“以前只知道测量生命体征,学习生理学后,才真正理解了这些指标的意义,这让我在技能考试中能够更全面地回答问题。”
高老师跟同学们说:“生理学需要理解与应用的结合。比如:我们知道动作电位的产生依赖于电压门控钠通道的正常开闭循环,而局部麻醉药如普鲁卡因,正是利用了这一点,从细胞膜外侧直接嵌入并阻断电压门控钠通道,使动作电位无法产生,或者即使产生其幅度也大大降低。大家可以发现,学习生理学,一定要注重机制的理解而非单纯的记忆,将生理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,提升应用能力。”
校长表示:“建立‘三轮学习’体系是学好专业课的有效方法。第一轮重在理解,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;第二轮构建知识网络,将零散知识点整合成系统;第三轮强化重点难点,进行模拟训练。”
前景展望:专业课地位将持续提升
教育部近期发布的《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》明确提出,将进一步完善“文化素质+职业技能”的职教高考制度,强化专业技能考核。
这意味着,专业课在升学中的重要性还将进一步提升。教育专家预测,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本科院校加入职教高考招生行列,为专业课优秀的学生提供更多升学机会。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护理中职学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“学好专业课就能上大学”不再是一句空话,而是无数护理学子正在实践的道路。
把握机会,夯实专业,每一份对解剖、药理、生理知识的掌握,都是在为大学之路铺就基石。在这条通往大学的道路上,专业课成绩是最硬的通行证,专业技能是最强的竞争力。
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,大学的校门正在为我们敞开! 让我们紧握解剖、药理、生理这三把“金钥匙”,以必胜的信念、昂扬的斗志、坚实的步伐,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,书写属于我们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,既有特色又有声誉的,医学类高考中专学校的辉煌篇章!